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新闻

书香金陵,文脉觉醒——“2025世界读书日”南京金陵旧书市集见闻



2025-04-25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4月25日电(记者潘晔)又是“读书日”。沿着南京仓巷的小道,往东南方向步行千米,路过一间间老旧书店,可以来到南京网红街区“熙南里”。这里是“4.23世界读书日”金陵旧书市集所在地。从过去古玩旧书集散地“仓巷”,到如今新市集所处的网红街区“熙南里”,一路走来,仿佛穿越时空,在2025年与过往岁月打了个照面。

图为“4.23世界读书日”金陵旧书市集在南京市熙南里街区开市。受访者供图。

  特色书市打开市场空间

  早上九点半,开业第一天的金陵旧书市集门庭若市。记者在现场看到,市集在熙南里街区分为“特价书”“二手书”“以旧换新”三个板块,并穿插有“儿童读书分享会”、“小手练摊”、“以书交友”、“旧书漂流”、“大咖分享”等系列活动。

  在熙南里牌坊附近,南京出版社与广陵书社的联合展位的城市老地图、经典古书,吸引书迷驻足,仅开市1小时销售额超过500元;在大板巷牌坊附近,专注于“二手书”的东奔西跑电子商务摊位,开市2小时销售额超过2000元。而江苏真德拍卖行为此次市集特别准备的清乾隆刻本康熙字典(40册全套),售价3500元,开市5分钟售罄,创下当天最快交易单品。

图为南京出版社与广陵书社的联合展位上城市“老地图”吸引书迷驻足。新华社记者潘晔摄。

  市集的C位(核心地段)是新华书店的展位,占地近20平方米。“我们已经参加了5次市集,每次都充分准备,每次都要有新意,这次市集我们除了继续带来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集章活动外,还带来了涉及社科、文学、生活、少儿类书籍的特价产品,价格均不超过5折,同时,一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老版本图书,我们也将会在本次市集上作展陈、销售”,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星表示,南京新华书店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与出版机构紧密协作,积极开展公共文化单位“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不仅在市集上,我们也在南京知名商业体,结合数字技术,尝试古籍图书在展陈上的创新,并借助众多社会化资源力量开展系列活动,比如‘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的成立,与金陵图书馆展开深度合作,以及在古籍数字化展示、古籍阅读的沉浸式体验上进一步提升,探索更多跨界合作模式。”王星说。

图为南京新华书店在金陵旧书市集上占地近20平方米的展位。受访者供图

  同样参加市集的凤凰出版社,自2022年开始,进行了数字阅读的拓展,从具体项目入手,在实践中寻求数字化融合出版转型的突破口和盈利模式,推动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和融合出版转型。同时,做好电子版权的重新发掘与运营,与京东、当当、微信读书、得到、知网、凤凰书苑等13家电子书销售平台续签或新建合作关系,2024年当年销售收入89.52万元。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则持续加快传统出版向“互联网+出版”转型步伐,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融合出版平台建设。2024年4月“南京文化融合出版平台”正式上线,截至同年6月底,该平台注册用户近1.6万人次,累计访问量近320万人次。

  “书店+”激活城市文脉

  南京,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文学氛围浓厚。书店,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彰显着城市文明与精神底色。

  “南京现有实体书店近千家,其中‘全国最美书店’1家,‘江苏最美书店’21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书店之都’。”据南京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琳介绍,金陵文脉绵延千年,随着城市发展,各具特色的书店百花齐放,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新地标。

图为朝天宫锦创书城的正门,设计成宛若书本开合的玻璃书墙。新华社记者潘晔摄

  南京锦创书城是新书店的代表之一,也是目前南京市单体规模最大的书店。“锦创书城其实是一个新的文化IP”,锦创集团办公室主任卜凡说,“围绕‘书+生活方式’的理念,我们以图书阅读为核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1月22日开业至今,锦创书城先后在南京主城区开了3家店,累积吸引访客数百万人次,成为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现象级书店。“我们的初衷就是开一家纯粹的书店,给世界文学之都营造人文亮点。”卜凡说,开业第一天,人流突破了1万人次,这给了我们极大信心,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南京人对阅读的热爱。我们更加坚信,要为城市打造一个心灵栖息地与多元文化的展示窗口。

  卜凡说,每一个书店项目,要么落地在历史悠久的旧街区的核心位置,要么处于城市闹市区或是景区附近,他们希望通过书城这样一个文化载体将产业、生活方式、社区和虚拟空间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兼顾多元性、专业性和传播性的生态体系。

图为朝天宫锦创书店二楼有关猫主题的展览馆以及撸猫馆。新华社记者潘晔摄。

  比如,在不同主题的书店,将相关主题的展览、儿童游乐项目、宠物体验项目以及新的科技场景引入书店,为书店创收的同时,也延展了书店文化体验链条,为书店注入新的生机。

  “旧墨新彩”点燃全民阅读热情

  旧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承载着百年历史的仓巷旧书市集,到焕发新生的熙南里旧书市集,南京的旧书市集藏着半部金陵文脉史,也勾勒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动图景。今年4月23日,2025金陵旧书市集将在熙南里街区开市,活动将一直持续到4月27日,一场集合了古旧书籍、非遗文创、趣味打卡、循环市集的书香盛宴至此开启。

  市集上,复兴书店的铺子颇具特色,除了文史哲以及艺术类的老旧书,还有手工自制的粮票、糖纸、邮票邮戳等怀旧文创品。店主窦才仁说,熙南里街区也算是他们的主场,离市集几十米开外,就是他们书店的所在地。

图为坐落于南京熙南里街区的复兴书店。新华社记者潘晔摄

  复兴书店是一家开了20余年的老店,书店的名字来源于石继昌老师《春明旧事》里的“旧京店名别致多”一文,最初开在南京大学旁边,2020年搬到了熙南里街区。从过去摆地摊卖旧书,到赴全国各地淘旧书,再到如今的“旧书店主”,窦才仁称,他也算是见证了古旧书业沉浮的“老人”。如今,旧书业焕新归来、再迎“春天”,他坦言“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在坚守中体会到了幸福与满足”。

  窦才仁说,去年以来,他们积极参与了旧书新知系列活动,走出书店,走出南京,让书店和旧书找到了更多“新知己”。“我们受邀参加了北京朝阳书市、北京地坛书市以及在南京的三场以旧书新知为主题的金陵旧书市集活动,为了更好参加书市活动,如今是全家总动员,除了我和老伴儿,儿子和女儿也齐上场。”

  “没想到老旧书的主力是年轻人,无论是书店还是书市,都是如此。”在他看来,年轻人对“老东西”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尤其在政策支持下,旧书业呈现出“新气象”。

图为“4.23世界读书日”位于南京市熙南里街区的金陵旧书市集现场。受访者供图

  旧书市集不仅是书籍流通的平台,更是带动文化消费的新引擎。王琳说,市集有效带动了旧书商户销售和所在地销售双丰收,为后期常态化运营打下了基础,开了好头。在形形色色的古籍、书画、古玩、各种老物件中,让消费者寻找南京城市底蕴,重拾老南京的记忆与情感。(完)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